中醫白話文 ── 什麼是中醫(3)

文:林志杰

       一開始要介紹一本很重要的書,或許平時常看養生文章的朋友都曾看到過這本書裡面的詞語,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不治已病治未病 」都是出自這本書。

       上一篇說到了古代人是在怎樣的因緣際會之下逐漸累積對抗疾病的經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呈,社會動蕩,而在哲學思想方面出現了道、儒、法、兵、陰陽等諸家學說,古代醫學家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及哲學思想影響下,將醫學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撰成了現存最早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這本著作的影響十分深遠,一直到現在,中醫體系裡的理論基礎、對人體生命的探討、診斷治療疾病的原則與方法,以及現在許多養生保健的觀念,都是出自於這本書,古人的智慧很偉大,三四千年前流傳下來的保健養生理念一直到現在都很實用,坊間許多養生保健的書籍也都是在講黃帝內經裡面的養生觀念和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D5171CB6-1DFF-4250-883C-F2FA9E6F22D0.jpg

Untitled design.jpg

    今天要介紹中醫理論體系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整體觀念,其中又包括了“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和“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或許大家可能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西醫治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中醫治病是整體調理身體,那這個整體是什麼意思呢?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以下為大家說明。

    五臟一體觀

       五臟一體觀指的是人體的各個器官、形體、官竅(眼、耳、口、鼻、舌)各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但不是孤立的,所以就以五臟(心、肝、脾、 肺、腎)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形成了五個整體系統。比方說如果眼睛乾澀去看中醫時,醫生問了問你的症狀,看看舌頭摸摸脈,然後會說你肝火旺,應該沒有醫生會說你眼睛火旺,這是因為把眼睛歸屬到肝負責的系統裡了。而不同系統之間又是密切相關的,會互相影響的,比方說慢性的氣喘去看中醫,醫生診斷後可能會說你腎氣虛了,這是因為肺和腎之間有所關聯,腎氣虛影響到肺了,所以出現氣喘。

   形神一體觀

      指的是人的身體與精神是一個整體,這裡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包括情緒、思想、性格等等,身體的情況會影響精神,比如女生來月經,是正常的生理情況,但這個時候脾氣會比較煩躁,就是情緒受到了荷爾蒙的影響。另一方面,精神的異常也會影響身體,或許大家有過這種經驗,在焦慮的時候就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或是緊張的時候就胃痛,這就是精神活動影響到身體,所以出現了症狀。

   內外一體觀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內部的情況會反應在身體的外部,這也就是看舌頭、把脈的原理,身體的內臟出現了變化,舌頭、舌苔和脈搏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此外大家應該都做過腳底按摩,有的時候按摩師按到某個部位會特別痛,按摩師會說:你的心臟不好哦或是你的胃不好哦,這也是身體內部的情況反應到身體外部的腳。由於在中醫的體系裡面,並沒有西醫的抽血、檢查儀器,所以主要是靠透過身體外部局部的情況,來判斷身體內部整體的情況。

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

        人體和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正常情況下人的身體會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做出調整,而當自然界的急劇變化則會導致人的身體生病。

003fb7bd.jpg

   四季

      隨著四季的氣候不同,人的身體反應也會不一樣,比如夏天炎熱,尿比較少,汗比較多,而冬天寒涼,則是尿比較多,汗比較少;夏天需要的睡眠比較少,早起比較容易,而冬天需要的睡眠比較多,時常爬不起來;在夏天容易發生腸胃型感冒而拉肚子,而在冬天則是容易犯支氣管炎而咳嗽,這些都是因為人體隨著四季變化而產生不一樣的反應。

   日夜

      不只是四季,一天當中日夜的變化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比如早晚溫差比較大的時候,大家就比較容易感冒,這就是因為人體的調節作用跟不上自然界的變化,所以就生病了。不知道大家感冒時有沒有發現一個情形,就是白天咳嗽會比較輕,痰會比較少,而到了晚上咳嗽就加重,痰比較多,而且白天不鼻塞到了晚上就鼻塞,這是因為白天的陽氣比較旺,所以對人體的邪氣有驅逐的作用,症狀就會比較輕,而晚上陰氣比較旺盛,人體的邪氣聚集,所以症狀就會比較重。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和人也是密切相關的,比方說住在海邊的人,體質容易呈現偏濕的情況,而住在高山上的人則是比較燥;住在北方體質偏寒,住在南方體質偏熱,這些都是人體適應地理環境的結果。如果到了另一個地方,由於氣候、水質、溫濕度的劇烈改變,超出了人體能夠調節的範圍,就是生病,也就是【水土不服】,可能會出現皮疹、腹瀉等症狀,而水土不服往往過了幾天就好了,這是因為人體已經調節過來了,所以身體就恢復了正常。

arrow
arrow

    養生達人林志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